NFT 元宇宙

Web 3.0是什麼?NFT、元宇宙都跟它有關?

  元宇宙、NFT、虛擬貨幣…,聽起來很科幻,但這些到底是什麼?其實它們都和一項技術有關,將會改革網路世界的Web 3.0是什麼?又有什麼爭議?

什麼是Web3?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如何顛覆數字經濟- PANews
藝術圈都在討論的新形態投資NFT、Facebook改名引發廣大討論的元宇宙,Web 3.0正在悄悄改變你我的生活,還不知道Web3.0是什麼嗎?現在帶你一步步解密。
  • Web 1.0、Web 2.0、Web 3.0 三代大比較
  • Web 1.0 vs. Web 2.0
  • Web 3.0是什麼?
  • NFT、元宇宙和Web 3.0的關係
  • Web 3.0的困境與爭議
  • 網際網路發展大事紀

Web 1.0、Web 2.0、Web 3.0 三代大比較

Web 1.0、Web 2.0、Web 3.0各有什麼優缺點,代表產物又是什麼?

Web 代表產物 特點 缺點/爭議 年代
Web3.0 元宇宙、NFT、加密貨幣、DeFi 網路自治,避免個資、網路資源集中在少數大公司,使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出虛擬網路生態系。 技術難度高,能否真正達到去中心化理想充滿爭議。 未來趨勢
Web2.0 FB、IG、維基百科、社群、blog 部落格 分享互動機制,社群網站、部落格興起、用戶是瀏覽者,也是內容創作者。 網路世界被少數公司主宰,使用者個資、隱私安全備受疑慮。 2005年~至今
Web1.0 靜態頁面 使用者單向瀏覽網路頁面。 缺乏互動性。 1991年~2004年

Web 3.0之前,Web 1.0與Web 2.0是什麼?

朋友間在Facebook、IG、Twitter等社群上互動留言、自由上傳影片到YouTube、創作者將圖文作品發表上部落格、民眾能自由修改維基百科內容等,其實這些行為都展現了Web 2.0的特點。讓使用者既是瀏覽用戶,也是內容產製者。

Web 2.0強調由使用者生成內容、更容易使用、參與和互動操作方便,成為這一代的特點,社群網路更是其中代表。而在Web 1.0 時期,使用者單方面透過瀏覽器查詢、接受資訊,用戶之間無法進行太多互動。

當你每天使用社群軟體,登入信箱收信,上Google搜尋,我們在網路上的每一步使用行為都被記錄下來,大型科技巨頭(Google、Meta)透過註冊、登入、瀏覽紀錄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網路數據,然而個資外洩疑慮、根據使用者資訊投放廣告等行為,讓Web 2.0的隱私與安全問題為人詬病。

此時,Web 3.0概念誕生。

區塊鏈人話#6】龍爭虎鬥下誰能站上Web3|方格子vocus

Web 3.0是什麼?

使用者不需要再透過Google、Facebook、Twitter、亞馬遜等大型公司留下個人資料、使用紀錄、網路足跡…,不再讓主導權掌握在政府、或少數企業上,真正把所有權還給使用者。核心概念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讓將網際網路轉化為一個大型資料庫,透過人工智慧發展建構出網路虛擬世界生態系。區塊鏈、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是構成Web 3.0的重要技術。

現在最多人談論的NFT、元宇宙更是和Web 3.0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Web 3爆紅,是炒作還是真有賺頭?

Web3.0概念起飛,有哪些值得投資的項目?GameFi、NFT、DYDX - 比特幣百科資訊

 

Web 3.0與NFT

席捲藝術圈、娛樂圈的NFT,讓天王周杰倫也瘋狂,藝人、藝術家相繼推出。強調交易透明、擁有「專屬身分證」的NFT到底有什麼魔力?NFT是什麼?

NFT目前在畫作、聲音、影片、遊戲等藝術作品使用最為廣泛。最重要的價值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被信任,保證每個都是獨一無二,且有專屬的身分識別,每經過一次轉手,資訊都會被寫在區塊鏈上,交易透明,買家交易NFT,等於買下數位檔案的「虛擬所有權」。

Web 3.0與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則是在Facebook改名為「Meta」後一夕爆紅,被視為虛擬實境的延伸,科技巨頭想打造出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是趨勢還是夢? 

理想中的「元宇宙」是一系列相互串聯的虛擬世界,真人可以在各種虛擬場所裡進行互動、生活、交易等,現實世界的活動都可以在元宇宙創建出的虛擬世界裡完成,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考量現實因素,距離夢想中的宇宙成真,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逐層分解Web3 的組成架構!Coinbase 帶你輕鬆看懂廣受追捧的下一代網際網路- 桑幣筆記Zombit

Web 3.0的困境與爭議

由於Web 3.0科技太過複雜、技術難度過高,目前大部分人無法直接與區塊鏈互動。需要仰賴仲介者(NFT交易平台、Meta),能否實現讓使用者掌握實權、主導市場,走向仍存疑。

但是當網路行為不再被規範,言論自由的底線在哪、道德規範又該如何定義?甚至可能衍生更多犯罪行為,諸多問題也充滿爭議。元宇宙話題燒不停 有誰在乎它的危險?

網際網路發展大事紀

  • 1990 第一個網頁瀏覽器,全球資訊網www誕生
  • 1994 Netscape成立
  • 1995 微軟推出IE
  • 1998 Google成立
  • 2000 網際網路泡沫破裂
  • 2004 Facebook成立
  • 2005 YouTube成立
  • 2006 Twitter成立
  • 2007 Apple公司推出第一支iPhone
  • 2009 比特幣問世
  • 2015 以太坊建立智慧合約功能,被譽為下一代區塊鏈平台
  • 2016 Tik Tok成立
  • 2021 3月比特幣幣值首次超過6萬美元

Web3 ist hier! Und es ist unaufhaltsam. - hy - the Axel Springer Consulting Group

Web 3爆紅,是炒作還是真有賺頭?

NFT、加密貨幣成為街坊朗朗上口的新鮮詞,背後的Web 3概念跟著引發熱議。究竟Web 3只是噱頭,還是會真正取代Web 2徹底改變你我的網路生活?

Web 3-NFT-加密貨幣這年頭好像人人都在買非同質化代幣(NFT),數位藝術家、名人都曾靠著販售NFT賺大錢。NFT和加密貨幣成了「Web3」概念的最佳實例。Web 3被支持者與創投描述為建構在分布式分類帳上的、更優良而去中心化的網路。

但是,Signal創辦人暨密碼學家馬林史派克(Moxie Marlinspike)卻透過一場試驗突顯了Web 3的問題。馬林史派克發行了一款NFT,乍看之下與其他NFT無異,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瀏覽,卻會變成一個大便表情符號。幾天後,這款NFT就被OpenSea平台下架了。平台的做法正中馬林史派克下懷,他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賺錢才推出NFT,而是想讓各界意識到NFT不如名稱所說的不能被取代、複製或分割,而且理論上去中心化的Web 3技術其實仍有守門人。

馬林史派克的實驗,突顯了過去幾年科技圈最大的爭議。

一方是科技烏托邦人士、提供Web 3服務的企業與支持它們的創投。這些人宣稱,Web 3就是網路世界的下一件大事,真正做到去中心化又能創造廣大收益。去年,全球加密貨幣領域相關的創投投資案總額達到250億美元,2020年才不到50億美元。

據傳矽谷創投a16z將募集450億美元的Web 3相關基金。目前a16z手中已經有總額30億美元的三個Web3投資基金了。

另一方則是對Web 3存疑的人,像是馬林史派克和Twitter創辦人多西(Jack Dorsey)。這群人認為,真正去中心化的網路只是癡心妄想。「Web 3不是你的,是創投和它們那些(有限合夥人)的,」多西說。

雙方爭執足以改變網路的未來發展,與相應的數兆美元商業模式。

當代運算的發展,始終在「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之間擺盪。

1980年代,從主機進入個人電腦時代,個人用戶取得了更大的權力,但之後微軟就靠著作業系統奪回獨家掌控權。近來,開放原始碼軟體讓使用者可以免費下載後依需求修改,再度讓個人取得控制權,但之後科技巨頭又利用手機作業系統與雲端運算中心拿回大權。

網路的中心化可說是科技演進史上最重大的中心化進程,而Web 3就是對這件事情的反撲。掌管a16z Web3投資的迪克森(Chris Dixon)解釋,最原始、去中心化的網路,出現在1990年到約2005年間,這可以稱為Web 1。當時,網路上都是一般的平面網頁,依據開放科技準則設定,而這些準則由制定標準的組織設立。

下一個版本Web 2催生了Alphabet(Google母公司)、Meta(改名後的Facebook)幾大科技巨頭,掌管中心化的資料庫。

Web 3就迪克森的說法,「結合了Web1去中心化、社群治理的特質與Web2先進、現代的功能。」

Web 3之所以可以做到這一點靠的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特別的分類帳類型,並非由單一機構掌控,而是由使用者共同擁有。區塊鏈最初用在加密貨幣上,但現在早已超脫加密貨幣的範疇,孕育出NFT等「去中心化金融」(DeFi),現在更逐漸跨足金融以外的領域。

從a16z的投資組合,可以窺探這個狂野新世界的樣貌。a16z投資了60多間新創,至少有十餘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這些新創中,有不少致力於開發Web 3基礎建設,像Alchemy就是為其他企業設計可以建立區塊鏈應用程式的工具。Nym創建的「mixnet」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透過混合訊息讓其他人完全無法看出寄件人與收件人。也有些新創專門服務終端用戶。例如:Sound.xyz幫助音樂家鑄造NFT賺錢。

這些企業的共通點是,很難鎖住客戶,也不像Google、Meta那樣掌控使用者數據。OpenSea和Alchemy都只是讓用戶通往區塊鏈的管道,如果顧客不滿意,隨時可以改用其他服務。

因此,Web3企業理論上要更努力滿足客戶並持續創新。但是,能不能在滿足客戶的同時,賺錢又是另外一回事。

目前尚不清楚真正去中心化的服務市場有多大。這就是早期Web3產品遇到的困境。Diaspora、Mastodon這兩個社群網路都失敗了,後繼者也可能遇到相同問題。馬林史派克認為,徹底去除Web 3元素後,OpenSea這類服務速度會更快、費用更低,也會更好用。

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即便Web 3和Web 2一樣運作流暢,最終可能還是會邁向中心化。馬林史派克認為,鎖定顧客這件事情通常會自動發生。網路的演進歷史顯示,共同開發的技術協定發展速度,比由單一企業開發的技術來得緩慢。

服務中心化與客戶鎖定始終利潤豐厚,a16z當年靠著投資Meta大賺數十億美元。支持Web 3的創投可能期待歷史重演。

某些層面上來說,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Web 3已經開始出現中心化的跡象。由於Web 3科技太過複雜,大部分的人沒有辦法直接與區塊鏈互動,或是嫌麻煩。相反地,他們會仰賴OpenSea或Alchmey這類的仲介者。

創投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合夥人文格(Albert Wenger)指出幾個再中心化的可能性。許多區塊鏈持續更新所仰賴的運算能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上,讓這些「礦工」擁有極大影響力,甚至有機會完全主宰某個區塊鏈。其他體系的所有權則極為不平均。近期上市的web 3計劃中,約有3到4成都是由推出的人擁有。

這些情況加上最新的加密貨幣崩盤事件,或許會使投資人的熱情冷卻,顯示Web 3不太可能徹底取代Web 2。反之,未來應該會看到Web 2與Web3的結合,特定領域由Web 3主導。例如:NFT可以用來跨虛擬世界追蹤數位物件的所有權,套用在元宇宙中再合理不過。

創作者經濟中,Web 3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線上內容的創作者可以透過NFT更輕鬆賺到錢。至少在這個特定領域,就連Web 2的翹楚都認為事情已成定局。1月20日,Meta和Twitter都將NFT融入平台中。

NFT是什麼?

原本只有少數人看到NFT的商機,但在幾樁指標性交易案的推波助瀾下,NFT成了街坊夯詞。NFT到底是什麼?

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區塊鏈-加密貨幣-加密

2021年3月,英國佳士得拍賣(Christie’s)以6900萬美元售出一項數位藝術品後,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s」)突然從低調的角落躍上主流版面。

佳士得售出的其實是一枚NFT。NFT是一種加密貨幣,可以證明買家確實擁有與特定數位藝術品、音樂或其他作品相連結的無形標記(intangible marker)。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名作《形象的背叛》明明畫的就是菸斗,卻寫上「這不是一根菸斗」的字樣,NFT就像那幅畫一樣,也不等同於它所代表的作品。

近來,推特文、灌籃影片,甚至網際網路的原始碼都以NFT的形式出售。DappRadar的數據顯示,6到9月間,NFT交易額將近110億美元,是前四個月的8倍。

Why Bored Ape Avatars Are Taking Over Twitter | The New Yorker

NFT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要在上面豪砸數千億美元?

NFT是放在加密貨幣區塊鏈上的紀錄,可以代表數位媒體。(區塊鏈是不可變的分類帳,除了虛擬代幣,也可以存放其他各種紀錄。)

NFT在幾年前問世,不只可以連結到藝術品,也可以對應到文字、影片或程式碼。NFT的推廣者認為,NFT可以解決一個數位藝術品交易的棘手問題:如何擁有原始版本。

有些創作者免費上傳作品或把自己的作品,以多個相同副本販售,這種情況下,很難界定原始版本。當數位檔案可以在網路上免費流傳,就不可能落實排他性。但是,收藏家還是想獲得完全擁有某個藝術品的徽章。這時候NFT就可以派上用場。

要鑄造一枚NFT,創作者要先為藝術品建立獨立的紀錄,這套紀錄通常會建在網站上。接著,創作者花一筆稱為礦工費(gas)的交易費用,將這些紀錄放上以太坊(Ethereum)等區塊鏈。擁有與該交易對應的私密加密金鑰就代表對作品擁有所有權。如此一來,藝術家或收藏家就有東西可以賣了。NFT或許會與某一個版本的作品連結,但通常不包含重製或散佈權。就這點來看,NFT和商業授權並不相同。

NFT網絡攻擊與保安知多少

NFT有很多問題。

  • 第一,NFT買賣通常是用虛擬貨幣,而現在很多虛擬貨幣的價格都高得驚人,讓人擔心有泡沫化的風險。
  • 第二,雖然拿別人的作品來鑄造NFT可能會侵犯著作權,但NFT仰賴去中心化的系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鑄造NFT。已經有些藝術家跳出來表示自己的作品被不當使用。
  • 第三,大部分的NFT只是連到圖像的連結,除非最初就用特定方式發行,確保不會被竄改,否則理論上在出售後都還有操弄的空間
  • 第四,區塊鏈需要消耗大量電力(比特幣網路的耗電量超過智利),使得藝術家擁抱NFT,是否會強化氣候變遷,引發爭議。
  • 最後,長期而言可能很難證明所有權,因為以網路為基礎的紀錄恐怕無法永久保存。

但是,NFT確實帶來了在虛擬貨幣熱潮之外的價值。藝術家的作品如果可以輕易複製與剽竊,他們就很難過活。NFT在試圖處理老問題的時候,造成了新問題,但是許多創作者和收藏家現在正忙著靠NFT賺錢,還沒空理會。

Related posts

一文學懂用合約來鑄造 NFT | 免費鑄造9 個Netflix《愛x死x機器人》隱藏版 NFT教學

Admin

Justin Bieber在Instagram展示BAYC等多個NFT作品

Admin

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發NFT到底行不行?

Admin

Bored Ape Yacht Club NFT 創作團隊 Yuga Labs 發佈「other side」元宇宙預告片

Admin

台灣藝術家共創品牌 Elysium 打造 NFT 項目《Elysium Shell》發售情報

Admin

極稀有的 Nirvana NFT 將在 Kurt Cobain 紀念生日時推出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