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宣布今天將推出虛擬資産和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框架,並可以立即申請。香港證監會主席在香港金融科技週講演時表示,今天晩些時候會推出虛擬資産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框架。並同步開放應用申請。
證監「開綠燈」? 迎接遲來的監管
證監會採取多項新措施監管加密貨幣,推出投資加密貨幣基金及交易平台的監管框架。這包括制定指引,監管管理資產中包含超過10%加密貨幣的基金及銷售經紀,並同時推出「監管沙盒」,予以試行。不過,推出指引和試行「沙盒」算不上真正監管,因為這些措施要成功通過試行程序,才可以進入立法及發牌階段。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Ashley Alder)也坦言,成功與否,還是言之過早,更未有具體的發牌時間表 。
從陳茂波和歐達禮的言論可見,香港政府對加密貨幣監管取態較為寬鬆,有評論甚或視之為「放生」加密貨幣,吸引不少中國加密貨幣投資公司注意。須指出的是,港府對加密貨幣的立場與英國、新加坡、澳洲相近:以高門檻監管新科技,防患未然,也着實是無可厚非,因為這不但可以保護金融系統,同時也提高企業運作的透明度,有助打擊洗黑錢一類金融犯罪。
若要維持監管門檻,同時提供創新空間,像上述三國一樣建立監管沙盒似乎不錯。相反,若然政府一直像一、兩年前般,借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為藉口,遲遲未有行動監管加密貨幣,釋出錯誤「綠燈」訊號,反而可能窒礙創新科技發展、甚或損害金融體系穩定。不過,有沙盒也未根本改變現時未有明文立法監管的局面,如何才會觸犯法例也未有明確說明,法律上的灰色地帶或令業界害怕觸犯法例而卻步,同樣窒礙金融科技發展。
加密貨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去年11月證監會發表針對虛擬資產投資基金的監管框架,事隔一年,今月初證監會終再發通函,披露相關監管條款及條件。區塊鏈基金MaiCapital主管合伙人黃兆瑜表示,更多監管細則出台是好事,可以更有效保障投資者。他表示,以往市面不乏專注投資虛擬資產的私募基金,但難以吸納高淨值人士及家族辦公室,「他們要求基金產品是受監管,才會考慮投資」,清晰監管有助上述資金進入市場,令虛擬資產投資規模化。
客戶要求產品受監管 才考慮投資
去年監管框架列明持有或須申領「9號牌」的投資管理公司,如果要管理或分銷虛擬資產佔投資組合10%或以上,當局會透過發牌進行規範及監察,但未有披露細則。MaiCapital早在去年8月取得「4號牌」及「9號牌」,黃兆瑜表示,公司希望吸納機構投資者進入虛擬資產行業,所以早在去年初着手申請牌照,冀主動接受證監會監管,提高客戶信心。另一主管合伙人何仕文表示,難以估計當局會否再收緊規則,要視乎市場需求,而近年證監會加強整體監管,例如對上市公司業務、股票經紀交易提出多項指引。
今年3月MaiCapital正式推出其首隻產品Blockchain Opportunity Fund(區塊鏈機會基金),因應加密貨幣波動性極大,黃兆瑜表示,其會彷如股票基金,利用衍生工具對冲及捕捉市場走勢。
事實上,加密貨幣交易所眾多,但大多只可買賣虛擬貨幣,甚少向零售投資者出售加密貨幣衍生工具,何仕文表示,基金可透過虛擬資產經紀人,或在交易所購入期權及差價合約等,當幣市轉勢,基金亦可對冲風險。
黃兆瑜表示,MaiCapital主要關注比特幣、以太幣等,基金只會投資市值較大、流通性較高的加密貨幣,不太考慮參與ICO(首次代幣發行)。他透露,公司有意再推出第二隻產品,希望針對比特幣早期投資者,未來看好STO(證券代幣發行),即是實體資產的權益轉化為數碼代幣並發行,但現時未有投資STO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