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NFT 投機者走開,我們發掘出了一些長期默默積蓄力量、未被市場炒作的實踐派 NFT 項目。
撰文 :LeftOfCenter (chainnews.com)
在我看來,加密行業並不缺投資者,缺的是生產者,也就是創造價值的人。
NFT 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就是一例。藝術家作爲藝術品的生產者,通過 NFT 鑄造和出售可爲加密行業創造價值,同時帶來增量用戶,這樣的敘事不僅讓 NFT 出圈,更重要的是,隨着某些主流藝術家開始加入到 NFT 陣營,並通過作品拍賣獲得鉅額收益,這樣的新聞經過媒體的放大效應,讓 NFT 一次次成爲新熱點,給人們帶來衝擊,並且出現了一件普通像素作品也被稱作是藝術品、拍到 15,000 美元的奇聞。
NFT 火爆、出圈、降溫,一直到可以遇見的未來會出現的泡沫破裂,歷經一個 NFT 經濟週期的過程,我們可能讀過「10 大值得關注的 NFT 項目」,關注過那些暴漲百倍的 NFT 項目,對進軍加密平臺的主流藝術家動不動拍賣到數百萬美元高價而歎服。毫無疑問,以上範例對於吸引資本注意和出圈具有積極的示範作用,但於此同時,在這些爆火的項目之外,那些被忽略的 NFT 實踐派們的動作同樣值得研究。
正因如此,本文試圖解讀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在默默積蓄力量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一些共同特點:一般項目發起者來自非加密行業,其豐富的行業經驗讓他們意識到行業中存在一系列問題,並可以通過採用區塊鏈和 NFT 來解決。也是因爲如此,這些項目一般更偏重於從解決方案的角度去執行,因此其代幣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甚至有些還沒有發幣,但其在 NFT 實踐層面的示範作用卻值得我們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本文主要討論實踐意義上的項目,因此本文介紹的項目僅涉及已經啓動的項目。
DADA
DADA 是一個藝術創作社交網絡,由 Beatriz Helena Ramos、Yehudit Mam 和 Abraham Milano 創立於 2014 年。最初,DADA 並不涉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而只是一個基於繪畫創作的交流平臺。
繪畫創作的交流平臺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合力創作。翻譯一下就是,通過畫作和其他創作者和藝術家聯結和交流。畫一幅畫,然後等待其他人回覆,不過回覆的方式有點特別,即只能以畫作的方式進行回覆。不僅如此,回覆的畫作必須是基於前者畫作產生的靈感,從而形成一種有意思的聯結和對話。其聯合創始人 Yehudit Mam 認爲,這樣一種合作形式就像爵士即興演奏一樣,雖然有多個不同的樂器和色相,但最終和諧地組成一種旋律。
Boris Z Simunich (Peru), ALE MT (Colombia) and Cromomaniaco (Chile)
這是合力創作的方法是激發創造力和探索思維協作的絕佳方式,這種方式源於超現實主義作家和畫家發明的《隨機接龍》(Exquisite Corpse) 遊戲。在 1930 年代,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常在法國咖啡室參與這個遊戲:一人拿出一張紙,隨意畫些東西,然後把紙捲起來,剩最下邊的一點圖案露出來,然後第二個人根據這個「線索」發展出新的圖,這樣一個個人傳下去,最後把整張紙打開,就會出現線條連貫但內容毫不相關的圖畫,製造不受意識控制的創作過程。遊戲的名稱也是用兩個擺在一起毫無意義的字眼「Exquisite」與「Corpse」,來凸顯其本質,雖然中文按照字面直接翻譯的話是「精緻的屍體」,但用符合意義的「隨機接龍」稱呼應該比較妥當。
這是一件 DADA 平臺上產生的一件合力創作的藝術作品,創作者來自意大利、智利、西班牙、美國、阿根廷,祕魯等國家,由於版面篇幅有限,僅截取部分作品,欣賞全部作品對話請訪問 此處。
DADA 一直致力於探索一種新的營收模式,即在不依賴廣告和出售用戶數據的情況下實現一個自我維持的社區模式,這讓 DADA 開始實踐去中心化應用和區塊鏈技術。2017 年,DADA 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推出首個數字藝術市場,開始探索區塊鏈和藝術相關用例。2018 年,DADA 獲得 ConsenSys 的投資,並在其幫助下建立代幣經濟模式,爲藝術家提供有保障的基本收入。
迄今爲止,DADA 平臺已產生 13 萬件數字藝術品,均可以 NFT 的資產形式進行交易,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稀有數字藝術收藏品庫,其「The DADA Collective」項目以現場多人合力創作的形式參與過世界各地多個不同的畫展,比如,2019 年 3 月在美國 RXC 底特律的「SightUnseen」現場繪畫表演;2019 年 5 月美國紐約的 Ethereal Summit 上「機器中的靈魂」(Soul In The Machine)現場繪畫表演;2019 年 11 月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銀幕:探索」(Screens: An Exploration)交互現場繪畫表演,靈感來自 Nam June Paik 回顧展。
Art by Joe Chiappetta
DADA 認爲,當前 NFT 藝術市場的問題在於贏家通喫,人們往往傾向於購買那些已被證明是成功藝術家的作品,這導致已被認可的藝術家的作品會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越賣越貴,而具有同樣藝術價值的新人卻無法獲得機會。
所以出現了粉絲衆多的 KOL 將一件所謂的像素作品賣出 15,000 美元天價的奇聞。目前加密藝術市場中充斥着這樣的投機案例,以吸引交易者和投機者。DADA 認爲,這樣的加密藝術頂多只是傳統藝術市場的加密版,如果所謂的區塊鏈技術只是爲了復刻一個傳統藝術市場的加密版,那不叫創新,反而是需要被革命的對象。
DADA 認爲,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之所以產生,是因爲既有的藝術品市場是基於一個單一屬性對市場參與者(也就是藝術家)進行排序,比如「銷售量」或「受歡迎程度」這樣的單一指標。
爲此,DADA 將目標定位於實現一種更加公平的藝術系統,這個系統將不再專注於銷量這樣單一的度量指標對藝術市場進行價值分配,而是基於更加多元的價值評估指標來評估一個藝術品市場中各個不同角色的價值貢獻,然後對藝術品收入進行再分配。
DADA 創始人之一 Beatriz Helena Ramos 本身是一名行業經驗豐富的藝術家,此前她爲紐約時報、迪士尼、MTV 工作多年,她認爲,其實藝術家收入的產生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公平分配這些收入,並讓這個體系長期有機地維持下去。
以 DADA 爲例,成立 6 年多以來,DADA 目前註冊用戶超過 16 萬,平臺上大約誕生了 13 萬件藝術作品,其中活躍貢獻者不到 200 人,僅 Creeps and Weirdos 系列一個項目就已爲 DADA 產生了幾十萬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如果只是按既有方式分配收入,無非就是將這幾十萬美元收入分配給創作者,也就是這 200 人,但 DADA 不打算讓藝術家直接參與市場,也就是拍賣作品的收益並不會直接分配給藝術家,而是 100% 進入 DADA 儲備基金,然後再基於 DADA 即將啓動的無形經濟模型重新分配這些收入。
2017 年 10 月發起的 Creeps and Weirdos 系列
所謂的無形經濟,纔是 DADA 最重要的創新之處。Beatriz Helena Ramos 告訴鏈聞,在一個公平的藝術市場體系中,價值不僅僅是有形的,還有很多價值貢獻是無形的,而後者總是被忽視,在目前單向度評估體系的藝術市場中並不被考慮在內,無法獲得回報。
通常來說,藝術市場僅考慮那些鎂光燈聚焦的主流藝術家們,流量越大、越流行的藝術家就獲得越高的回報,而那些不那麼容易被看見的價值貢獻卻通常被忽視,比如那些具有同樣價值的新生代藝術家卻得在很長一段時間與飢餓爲伍,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出頭的機會。不僅如此,在 DADA 的評估體系中,藝術家甚至不是唯一一個價值貢獻者,除了藝術家之外,還有技術工作者、研究人員等也被同等視爲價值貢獻者。
DADA 通過設計一套全新的代幣經濟模型來量化更多被忽視但具有價值的貢獻行爲,然後按照這套價值評估體系向貢獻者分發代幣,持有代幣可獲得藝術品收益分成。
在 DADA 代幣體系設計中,代幣不能通過購買獲得,既沒有私募也不會有公募,所有代幣的獲得都通過行爲產生,可以說是一種廣義挖礦,即平臺上每一項有價值的操作都會鑄造相應數量的 DADA 代幣,按照持有代幣的比例可獲得 DADA 儲備基金中的收益。
但哪些操作行爲是有價值的,以及價值的權重有多少,則是這個代幣系統設計的關鍵之處。
顯而易見的一種價值貢獻是藝術家創作了一件作品,即平臺上每產生一件作品都會鑄造 DADA 代幣,但這件作品可以鑄造多少枚 DADA 代幣則基於更加廣泛的指標,一般評估體系都會基於銷量這樣的指標,即我們普遍認爲一名暢銷創作者可能是鑄造代幣最多的人,但 DADA 則不是這樣設計的,銷量多的藝術家獲得的代幣可能不是最多的,甚至銷量本身就不會在代幣分配中佔太大的權重,爲了打破這種贏者通喫的固有模式,DADA 會考慮更廣泛的維度指標——社區融入度。
Beatriz Helena Ramos 認爲,「有些人創作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好的(比如還在學習中的新手),但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參與社區,是非常活躍的聯結者,讓社區充滿活力;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創作者可能作品數量不多,比如她耗費 8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畫了一件藝術價值非常高的超現實作品,這樣的作品當然需要更長時間的精雕細琢,那麼我們也要把這種貢獻考慮在內;甚至那些本身並不創作作品的人也可能被系統視爲是一種價值貢獻者,他們雖然不創作,但總是爲創作者給予有用的評價和建議,甚至這些建議影響了創作者後期的作品創作和修改。」
「以上這些行爲涉及創作、社區協作、創建聯結、激發創意,可以說是一個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社區的發展和成長至關重要,而這些操作行爲的執行者則是一名積極的社區參與者,其行爲應該被定義爲一種價值貢獻指標,每產生一次該行爲,就鑄造相應數量的 DADA 代幣。此類操作行爲次數越多,獲得 DADA 代幣的百分比就越高。」
DADA 雖然不會發起私募,也不會面向一級市場進行公募,但允許代幣轉讓出售,也就是說,其他用戶可以在二級市場購買這些社區貢獻者出售的 DADA 代幣。
DADA 目前正在基於 Holochain 設計一種公平的價值評估機制,一旦完成,將考慮在新版用戶界面上線後啓動 DADA 代幣機制。屆時,DADA 將會邀請用戶體驗新的網站,同時啓動經濟模型,這意味着,那時候平臺上的每一次創作都會獲得代幣,但創作者幾乎感受不到自己在鑄造代幣,他們只是在創作而已。
「我們希望,來這裏的人不是爲了代幣而來,而是爲了體驗創作和協作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爲了確保構建這樣一個系統,即加入這個系統的人不是爲了賺取代幣而來,即使如此,也會因爲賺不到快錢而離開,最終留下來的是因爲社區,而不是代幣。」Beatriz Helena Ramos 如是說道。
Rehab
Rehab 是一個來自愛沙尼亞的工作室,是一個集 Meme 亞文化、獨立音樂發行、生活方式、文化周邊、實物兌換和品牌廣告於一體的項目。Rehab 總共發行了 5000 枚 REHAD 代幣,通過在 Unifty 平臺質押 REHAD 代幣,每枚 REHAD 代幣每天可獲得 1 積分,累積足夠積分可兌換其定期發行的 NFT,目前每枚 NFT 大約 20-50 積分不等。
Rehab 每在 Unifty 農場發行一件可用積分兌換的 NFT 作品,也會同時在 Opensea 和 rarible 上以商品的形式上架少量同款,這樣做可以讓未持有 REHAD 代幣積分的用戶可以通過支付以太坊購買,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件限量發行的作品有了市場價格。
Meme 文化 NFT
Rehab 是 rehabilitatio 的縮寫,意即(吸毒或酗酒)康復治療中心,取此名寓意爲逃離烏煙瘴氣幣圈文化(手動狗頭 .jpg),可以理解爲炒幣黨理療中心,並以此作爲敘事線索,出品了「Rekt Pepe」等系列的 Meme NFT。
「Rekt Pepe」系列講述的是 Rekt Pepe 如何從狀態不佳逐漸轉好最後 happy ending 的故事。該系列共發行了 7 件作品,每一件作品均通過 NFT 均限量發行,數量從 3-8 枚不等。
Rekt Pepe #2
Rekt Pepe 系列一覽
「Rekt Pepe」系列之後,Rehab 開始講述另一個 Meme 故事 「Rekt Dev」。
聯乘和合作
Rehab 自啓動至今,已嘗試多種連乘和合作計劃,包括 Coinhead 聯乘計劃、聯合客座藝術家發佈作品計劃,以及其他 DeFi 項目的合作。
Coinhead
Coinhead 聯乘計劃,主要是設計出品一系列帶有主流加密貨幣項目 logo 的 NFT,這些帶有強烈 Meme 屬性的 Coinhead 設計,加上這些主流加密貨幣項目強大的社羣基礎,可以讓 Rehab 出品的這些 Coinhead 作品無論是作爲圖片還是羣內表情包,均可獲得很好的傳播,當獲得良好的口碑後,甚至可以承接來自其他加密社區的付費任務,製作付費版本的 Coinhead,作爲 Rehab 一項收益來源,比如 Alchemist Coin。
Rehab 爲項目 Alchemist Coin 製作的付費 Coinhead
Rehab 最早發行的是比特幣 Coinhead,之後是以太坊 Coinhead,均只發行 3 枚。之後陸續出品 UNI、LTC、BNB、BAT、0Xmon 等。
Rehab 出品的 Coinhead 系列一覽
客座藝術家聯乘
Rehab 發佈了客座藝術家計劃,第一位在 Rehab 發佈藝術作品系列的是藝術家 Zsófia Boda ,用戶可以使用質押積分兌換,也可以直接在 Opensea 和 rarible 上購買,Zsófia Boda 總共在 Rehab 上發佈了 3 件作品。
作品之一 White Flower
聯乘社區項目 Defiville,打造 NFT 音樂新體驗
Rehab 和社區項目 Defiville 合作,爲後者虛擬挖礦農場上自動販賣機上供應原創的 NFT 音樂作品,Defiville 的用戶可在自動販賣機上購買量販 NFT 音樂,爲 Rehab 出品的音樂作品提供一種新的銷售渠道,此外,這種自動販賣機也是一種專門的 NFT 音樂播放器,默認情況下,只有某件音樂 NFT 持有者纔可以通過該播放器播放和聆聽音樂,對於 Rehab 中購買 / 兌換了音樂 NFT 的早期用戶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而這種體驗爲 NFT 音樂作品持有者獨有,這讓購買和持有一件 NFT 音樂作品變得有了意義。
實體音樂場景中,只有當錄音機存在後,一盒磁帶才變得有意義,只有當 CD 機存在後,一張 CD 才變得有意義,而只有當唱機存在後,一張黑膠才變得有意義。而只有當這種 NFT 專用播放器存在後,持有一枚音樂 NFT 才變得有意義。
生活方式
作爲一個工作室,Rehab 主打「high tech,lo life」的生活方式,Rehab 出品了一系列凸顯這種理念的 NFT 周邊,包括咖啡品鑑、療愈周邊、lofibeats 風格的音樂以及首次線上音樂節。
其中,咖啡品鑑包括不同品種的咖啡豆、咖啡周邊器具(包括咖啡機、研磨機、法壓壺等),每一款都以 Rehab 獨特的審美趣味製作和發行限量版 NFT,在農場上提供積分兌換或在 Opensea上購買, 社區用戶按照自身需要或者愛好收集這些 NFT,比如有些咖啡愛好者會私自在二級市場中尋求購買,以希望集齊出品的所有咖啡器具,還有一些咖啡小白受到 Rehab 薰陶後打算嘗試其中幾款咖啡豆。
Rehab 發行的每一款周邊都體現了 Rehab 獨特的 curate 趣味,可以說,通過發行咖啡周邊 NFT 在培育一種咖啡文化。此外,這些 NFT 無論是在色彩還是畫風上,均帶有簡潔清新風格,治癒風滿滿。
Rehab 出品的咖啡 NFT 周邊一覽
這樣的審美趣味和治癒風格還可以在其他系列作品中看到,比如 Rehab 出品的一系列療愈類 NFT。
一部分 NFT 作品還附帶有音樂,這些 lofibeats 風格的音樂聽起來讓人放鬆,同樣有療愈作用。
有人會問,我購買了這些 NFT 周邊有什麼用呢?目前來講,這些 NFT 僅僅是一枚枚製作精美的 NFT 而已,至於這些 NFT 持有人擁有哪些其他權限,都可由發行人在未來自由定義,充滿想象力。
音樂節
主打生活方式當然離不開音樂節,Rehab 在今年 3 月下旬的某個週末舉辦了一場線上音樂節。
這場音樂節做足了現實音樂節所有的儀式感,比如,音樂節海報、音樂節門票、入場腕帶、音樂節 dress code 周邊(墨鏡)等。
音樂節海報
和普通音樂節不同的是,這場音樂節在 mixcloud 實時直播,無論有票沒票均對所有人開放,只是持票觀衆有更多的空投福利。
和現實中音樂節一樣,這場音樂節設置了普通門票和 VIP 門票,持有門票可以獲得更多的福利,具體來說,普通門票持有人會在音樂節開始前夕收到主辦方空投的普通腕帶, VIP 門票持有人則收到主辦方空投的 VIP 腕帶,這意味着,和普通觀衆不同,在音樂節當天,兩種腕帶所有人均會收到不同的空投,VIP 腕帶所有人收到的則會比普通腕帶持有人更加稀有。
Rehab 這場音樂節甚至還設置了早鳥票,和現實中音樂節一樣,早鳥票的價格(對應這裏的積分點數)會更加實惠一些。
Rehab 音樂節門票和腕帶
普通門票持有人還收到了主辦方空投的 NFT 食物 S’mores (一種烤棉花糖巧克力夾心餅)
當日晚上 12 點,音樂節正式在 Mixcloud 上開始,觀衆一邊欣賞 DJ 打碟,持有門票的用戶一邊會收到空投,包括現場演奏的音樂單曲 NFT。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音樂節體驗,特別是對於後疫情時代被困在家裏戶外音樂節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這顯得尤其珍貴,空投 NFT 周邊會給觀衆更多參與感,以及這些周邊作爲一種徽章 / 憑證給參與者一種身份屬性和社區歸屬感,這也是音樂愛好者這個羣體不可或缺或者說尤其需要的。
這樣的全新體驗不僅僅限於雲端音樂節,也適合擴展到戶外音樂節體驗中,想象一下,當 Carsick Cars 在臺上大唱中南海時,向臺下觀衆空投中南海香菸 NFT 會是一種什麼體驗,對於歌迷來說,收到一枚中南海 NFT 是一次參與該樂隊現場音樂的見證,對於樂隊來說,則是無數次巡演中某次即興的記憶碎片,當然日後這些 NFT 持有人還可以獲得那些福利則充滿想象力,比如可將其用作回溯空投的憑證。
可兌換實物的 NFT
Rehab 還有一項實物 NFT 兌換計劃,目前已發佈了 Rehab 開瓶器 NFT,共有 3 個版本,社區用戶可通過積分兌換,銷燬持有的 NFT 可兌換實物的 Rehab 開瓶器,Rehab 提供免費全球包郵服務,向全世界的粉絲髮送該商品。
有意思的是,Rehab 工作室在這個項目之前曾經做過另一個黑膠唱片的加密項目 Groovy Finance,社區一度增長壯大,後因爲 Degen 闖入並對創始人進行人身攻擊導致該項目擱置,有了前車之鑑,Rehab 創始人希望這個項目穩步增長,社區成員在羣裏不被允許討論價格,也計劃不會上架 coingecko,甚至 Groovy Finance 時期還曾經發布了一首流行度較高的作品「Shilling It」(是一首值得一聽的好歌!)藉以諷刺那些連項目都不瞭解一上來就問「wen Gecko?」的幣圈文化。這首歌也一度被 coingecko 創始人轉發。
不過,就算 Rehab 本身沒有申請,其代幣也被 Coingecko 強上,最終導致代幣在上架期間一度猛漲 10 倍。在度過了大起大落後,目前該項目的代幣基本持穩定狀態。
Snark.art
Snark.art 是一家位於布魯克林的藝術工作室,由 Andrey Alekhin 和 Misha Libman 創立於 2020 年 6 月,定位小預算藝術品藏家,大多數作品的售價都低於 1,500 美元,少數作品高達 33,000 美元。藝術家包括 Eve Sussman、Kendell Geers、Ilya 和 Emilia Kabakov。
和其他 NFT 平臺一樣,Snark.art 會定期發佈藝術家們創作的 NFT drop,但其不同之處在於,平臺方只收取少量的費用,每一件藝術品銷售產生的收益,都會將其中的 30%分發給平臺上其他藝術家共享,藝術家本人賺取 60%,剩下的 10%歸平臺方用於支付開發和託管費用。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名藝術家的作品成功拍賣,平臺上的其他藝術家也從中獲得分成收益。
與傳統藝術平臺收取高達 50%的藝術品銷售收益相比,10% 的平臺費可謂是相當慷慨的讓利了。不過,與傳統畫廊不同,Snark.art 並不保存庫存,而是讓藏家和藝術家直接溝通安排作品交付。
不過,Snark.art 這樣做並不是源於什麼理想主義烏托邦計劃,而是在新冠疫情隔離期間不得不選擇的一種應對方式,以幫助飢餓的藝術家在特殊疫情期間面對非常緊迫的生計問題。
Snark.art 的業務模式提供了一種更加公平並可長期持續的方式,可改善藝術品市場長期存在的贏家通喫的情況。有意思的是,這樣的模式也十分受知名藝術家的青睞,根據執行董事納迪亞·泰加(Nadia Taiga)的說法,這些已成名的藝術家認爲這是一種支持年輕新生代藝術家的方式,並且還可以增加藝術家社區能力。這源於一種共情能力,用 Nadia Taiga 話說,「畢竟每個藝術家在成名之前都有過爲生計掙扎的經歷。」
藝術品基金 K21
K21 是 Kanon 旗下發起的首個封閉式藝術品基金,該基金庫將收入 21 件 NFT 原創藝術品,這些作品是由 21 名當今具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數字藝術家和加密原生藝術家創作而成。
這 21 名當代藝術家完成各自的作品後,Kanon 將協助這些藝術家鑄造成 NFT 格式的藝術品,並將這些 NFT 代幣加入到藏品 Safe 中,這是一個 2/3 多籤機制的 Gnosis Safe,作爲藝術品的臨時存儲,一旦團隊完成 K21 Vault 合約 和 K21 Buyout 合約的開發,這 21 件作品將轉入 K21 Vault 中。
Kanon 基於 K21,發行了總供應爲 2100 萬枚的 K21 代幣,代幣持有人可按比例獲得最終作品拍賣所得收益,此外,K21 還具有一定投票權,雖然 K21 不是治理代幣,但具有對基金庫買斷進行投票的否決權,即可對中標者進行投票否決重新發起下一輪拍賣。
任何潛在買家都向 K21 Buyout 合約中投入價值 2100 萬美元的資金觸發拍賣。此時,代幣持有者可以投票以 21%的共識否決該出價,這意味着,如果投票達到 21%,觸發價將在 2100 萬美元的基礎上提高 7%,否則,K21 代幣持有者將按比例分配收入拍賣所得,而 21 件 NFT 作品將被髮送給中標者,拍賣所獲的收益將按照代幣持有比例分配給持有人。
該基金庫不僅由專業策展人策劃,具有獨特的審美趣味,而且通過代幣出售可讓普通人蔘與到藝術品投資中來。
這個藝術品基金庫包含衆多當今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的作品,由一支擁有當代藝術策展經驗超過 50 年的專業的匿名策展團隊完成,該藝術品基金庫的作品來自當今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包括 Alex Mordvintsev、COOL 3D WORLD、David OReilly、Filip Hodas、Hank Willis Thomas & the Wide Awakes、Jenna Sutela、Liam Gillick、Pak、Paul Chan、Precious Okoyomon、Rachel Rose、Raoul Marks、Rebecca Allen、Rirkrit Tiravanija、Simon Denny、Suzanne Treister、Terrell Villiers、+4 TBA、Arca、Jenny Holzer 和 China Tracy (中國翠西)。
其中,Arca 是一名酷兒前衛實驗音樂人 。Arca 本名 Alejandro Ghersi,是一名出生於委內瑞拉的前衛實驗音樂人,也是歌手、表演藝術家和音樂 DJ,其音樂作品破格大膽,並以酷兒身份身份被熟知。曾經登上 Burberry 2020 秋冬時裝騷作演出,參與制作 Kanye West 的經典專輯《Yeezus》、FKA Twigs 的《EP2》、擔當主持 Frank Ocean 於紐約的「PrEP+」派對,並和冰島音樂女王 Björk 多次合作,並被後者盛讚爲天才。
Arca 爲 K21 創作的是一件視頻作品《Nonbinary》,和多媒體藝術家 Frederik Heyman 合作,該音樂視頻呈現的是半機械的維納斯,體現了後人類美學和生態學特徵的神祕領域,將自我呈現爲一種非二元對立的多重身份,寓意是人類是無可歸類的,同時也是不可替代的。這既和 Arca 本身酷兒身份十分吻合,也契合了區塊鏈和 NFT 的精神內核。
China Tracy(中國翠西)則是中國藝術家曹斐在虛擬世界互動作品《第二人生》(Second Life) 中創作的自己的化身,這個遊戲人物建設了一座虛擬城市「人民城寨」,允許現實中的藝術收藏家在城市中購買各種生存道具、動畫形象和房子,曹斐每天花上數小時爲自己的這個角色發明一種生活(甚至是愛情生活),後來這段經歷被拍成影片。目前曹斐個展「時代舞臺」正在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展出。
Paul Chan 是一名非科班出生的實驗藝術家,熱衷於以實驗的方式探究 AI、藝術和人類的關係,此前他在運營一個實驗性的出版項目,具體來說是訓練一個名爲 Sirena 的 AI 來撰寫情色小說,並作爲其工作室的客服管理人員。此次他爲 K21 創作的作品是一部情色小說「Southern Interior」,更確切的說法是,是由他開發和訓練的 AI「Sirena V.032021」創作的情色小說。這部類似於博爾赫斯風格的小說,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 閱讀。
「Sirena V.032021」是 Paul Chan 開發並訓練的首個神經網絡和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該作品的創作源於一個前提假設,即 21 世紀的藝術品不再脫離於技術或話語框架而存在,存儲在區塊鏈上的藝術品(以及用 AI 生成的藝術品)與生成它們的機器共生。Paul Chan 想要探究的是,人類是 NFT 藝術品的唯一觀衆嗎?人類是這些藝術品唯一的創造者嗎?(機器會被喚醒嗎?)
隨機掃描二維碼中可閱讀其中一頁
另外,K21 首次實現了讓普通人蔘與到當代藝術作品投資中來,此前我們見識到了各路名人明星大牌藝術家的 NFT 動輒幾十個 ETH 的天價拍賣,但作爲一個普通人,無法負擔得起如此高昂的價格去投資一個 NFT。K21 藝術品基金庫包含衆多當今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具有專業策展和審美趣味,而且通過代幣出售可讓普通人蔘與到藝術品投資中來,這是一次藝術品投資平民化的典型範例,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實驗性。
Catalog: 音樂版 Zora
Catalog 是一個數字唱片收聽平臺,不過除了免費收聽,這些以 NFT 格式存在的數字唱片還可以被收藏和交易。每一張數字唱片僅發行唯一一張,均由創作者親自鏈上授權驗證,可保證是 100% 的正版。由於所有記錄均上鍊,因此,即使有一天 Catalog 平臺已不復存在,Catalog 上發行的唱片仍可保證存在。
技術上來看,Catalog 基於 Zora 平臺創建和開發,這意味着每一張 Catalog 唱片本質上是一枚 Zora NFT,二者共享由 Zora 提供支持的拍賣機制和不限平臺的創作者分成機制。可以說,Catalog 是 Zora 的音樂頻道,並專門針對音樂類平臺進行優化,比如實現了自定義元數據結構,包括音樂封面、專輯信息、可視化工具等字段。
默認情況下,一張 Catalog 數字唱片不包括出版權或 IP 所有權。那麼,當一名歌迷購買了一張 NFT 格式的數字單曲時,它到底買到了什麼呢?
對於歌迷來說,購買一張音樂人在 Catalog 上發行的數字唱片是向音樂人表達支持最直接的方式, 而 NFT 的特殊屬性賦予了收藏價值之外的收益價值,即歌迷還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轉售獲取溢價收益。
當然,和黃牛黨擼空整個市場溢價不同,二級市場中轉售收入很大一部分可以讓創作者直接受益。即音樂人除了出售音樂 NFT 獲得一次性的銷售收入之外,還可獲得該 NFT 在二級市場被轉售時的費用分成,比例只需音樂創作者壓制唱片單曲時在平臺上自定義設置創作者分成百分比即可。
事實上,二級市場的存在可有效促進音樂作品的價格發現,傳統轉售市場中大部分收益被黃牛黨攫取,而創作者分成設置可將轉售溢價收益帶回給創作者本身,即每一次該單曲被轉售,都可自動化獲得特定百分比的收益分成,這是 NFT 對生產者帶來的最大的價值。
無論對於歌迷還是創作者,這種創作者分成設置都是一種雙贏,既可表達對音樂人的喜愛對其進行經濟支持,還可以通過收藏作品獲得收益。
Catalog 就像是去中心化版的 Bandcamp,面向同樣的受衆羣體——音樂創作者。只不過 Catalog 基於一項可重塑數字所有權的全新技術開發,不過目前這項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這意味着 Catalog 具有無限的探索空間和想象空間。
鏈聞向 Catalog 提問,同樣也是非加密原生用戶經常提出的大哉問,即「當我購買一枚 NFT,實際上是買到了什麼?」
Catalog 創始人 Mike 告訴鏈聞,以 Catalog 上發行的數字音樂爲例,當一名用戶購買一枚 NFT 數字音樂,不僅擁有這種唱片本身,作爲一種鏈上永久記錄,它還可被用做一種憑證,未來怎麼用全看發行者的決定,比如享有該音樂人聊天頻道的獨特家問權、演唱會門票和周邊購買或空投權,當然也有可能擁有持有作品的一系列版權,比如出版權、版權費和母版權。又比如當音樂人有一天要發行社區代幣,這時候可對早期音樂作品的購買者進行回溯空投,回饋早期歌迷支持的一種方式。此時,NFT 被用作是忠實度憑證。
Catalog 還支持提成「slice」功能,即允許用戶爲其他唱片所有人提供「代賣」功能,當代賣成功後可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slice」。一般來說,當出價者擁有不錯音樂品味或有銷售渠道時,更容易賣出高出市場平均價的價格,這對於唱片所有人來說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Catalog 平臺還處於 beta 測試版,平臺上發行的音樂作品均由創始團隊篩選和策劃,有特定的音樂審美趣味,音樂人可在此 提交表格申請。未來,Catalog 將上線合作者分成,並將爲開放給音樂人社區提供工具創建 / 篩選自己的收藏列表,將音樂發行開放給儘可能多的音樂創作者。
Catalog 團隊成員成員均有音樂從業背景,大部分成員本身就是音樂人,在 Catalog 之前,團隊成員開發過一個名爲「Loft」的 lofi 音樂廣播電臺,這個頻道 24 小時不間斷播放 lofi 音樂,音樂實時播放時,用戶可以使用以太坊對音樂人打賞,這些打賞 100% 發給創作者;並於 2020 年 ETHDenver 黑客松上提交另一個項目音樂人贊助項目 Patreon。
目前 Catalog 的目標是打造一種全新的音樂發現、篩選和聆聽體驗,通過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音樂人平臺,形成一個由音樂人和愛好者共同組成和共同擁有的社區,並瓦解大公司壟斷的基於需求方的 DSP 廣告模式。而短期來看,Catalog 機會於近期進行一場音樂拍賣。